行业资讯
PPP模式下建筑业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27日浏览次数:次
作者 穆英林
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为中国拉开一场几十万亿的投资盛宴,而PPP模式以其增强企业融资能力、缓解政府财政压力、降低建设运营风险、促进社会公众参与公共设施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成为这场盛宴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2014年以后,国内进行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进入新常态。一方面,城投公司面临转型升级,再无替政府融资职能,商业信用和政府信用严格区分。除预算之外,地方融资只能通过发债进行。另一方面,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政府性债务凸显。在此背景下,各地要在确保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化解存量债务,平滑财政支出,按照新的供给侧理论科学提供城市必要的社会公共产品,完成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因此,过去以房地产为主的投资拉动式经济刺激模式将淡出历史舞台,而以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产品为主的PPP模式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而建筑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PPP模式下建筑业企业的三大机遇
1、推广PPP模式,可以为建筑业企业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提供新的机遇。
据统计,目前各省政府推出的PPP项目大约有1800多个,总投资将达到3.4万亿。而上述项目主要集中在公路、轨道交通、市政环保、地下管网、医院、学校等多个领域,建筑业企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建筑业企业可通过PPP获得风险可控的、稳定的、可预期的投资回报。从这个角度来说,PPP模式大幅拓展了建筑业企业尤其是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
2、推广PPP模式,为建筑业企业提供新的盈利模式
随着房地产的下行和国家行政能力的提高,建筑业企业以投资驱动形式高速增长的环境悄然发生了改变。项目数量减少,关系式竞争也日渐式微,企业获取项目越来越难,产值、利润全面下滑。
参与PPP模式,建筑业企业的盈利点将向上、下游延伸和扩充,由单一的建设施工盈利扩展为投融资、设计、采购、运营等全链条盈利。不仅增加利润来源,还使建筑企业盈利更具持续性。
3、推广PPP模式,为建筑业企业提供转型升级机遇
PPP模式的大规模推广,把原来将一个工程项目生生分割为几个部分还原为一个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本身,为建筑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方向——由单一的设计、施工、监理向综合运营一体化方向发展。过去建筑企业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多是聚焦于建设环节,建成后的运营主要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而此轮PPP模式中,建筑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方要全程参与项目规划、设计、投融资、施工建设、运营养护或移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全面调动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
二、PPP模式下,建筑业企业面临三大挑战
1、职能部门缺位,专业人才匮乏
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会涉及法律、金融、工程管理、投资管理等不同的领域,需要在不同机构的共同协作下才能完成。由于我国全面、系统地推行PPP也就两年左右的时间,大多数地方政府尚未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并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对PPP的了解和把握普遍还不深入,缺乏通晓法律、经济、金融、工程管理等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建筑业企业习惯了过去粗放式管理,综合性、复合型、管理型人才更是寥寥无几。同时,高校对PPP人才的培养还未启动,导致PPP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2、竞争加剧,面临新一轮洗牌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5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只有72374亿元,比去年同期只增长了4.3%,增速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滑,为国家公布建筑业总产值数据24年来最低增幅。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与发展,过去承包工程角色单一,现在要求实现设计和施工相结合,设计和前期研究相结合,工程建设 与后期的设施维护和运营管理相结合的多重角色。
PPP项目自身的特点,要求投资人具有一定的项目融资、项目管理和运营能力。因此,随着我国PPP项目的增多和普及,原来建筑企业在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也将逐步转变建筑企业之间融资、管理、运营等综合能力的竞争。因此,单纯依靠工程承包的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如不适应市场变化,将利润重心向产业链前端和后端转移,极可能在建筑业新一轮洗牌中面临被淘汰的困局。
3、PPP项目布满陷阱
看上去很美的PPP模式,在中国几经沉浮之后,正澎湃汹涌。似乎PPP在2015年进入发展“快车道”顺理成章,然而,现实情况是: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仍多处于观望状态,金融机构热情不足,项目签约落地的规模有限。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公共利益和企业收益之间经常产生矛盾,但缺乏协调机制和完善的合同体系,尤其项目前期对风险预测不足,项目生命周期运作过程不充分透明,政府和社会资本均缺乏契约精神,导致违约的情况屡见不鲜。
PPP模式不是地方政府解决地方债务的灵丹妙药,更不是地方政府推卸其提供公共产品/服务责任的借口,有的项目是不适合PPP的,而且如果PPP模式做砸了,后果比传统模式更糟糕。全世界做得好的国家,PPP项目在所有公共产品项目里也只占到10%-20%。因此,在国家和地方推动PPP热潮下,各地政府应当保持冷静,需要建立透明、完善的合作伙伴筛选机制,加强对PPP的过程监管,提高对PPP运行的风险预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政府驾驭PPP项目的能力,在保证符合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
PPP模式的出现、发展,深刻改变着建筑业企业的产业链和盈利模式,必将成为未来基础设施建筑业的“新常态”,其推广运用将为建筑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市场主体的建筑企业,应积极适应当前及未来政策调整及市场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身资源整合能力,重点打造技术与管理核心竞争力,方可在未来PPP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为河北省城市建设投融资协会会长、河北省嘉联集团董事长、筑城河北建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